7月14日,由半岛电竞怎么上网组织开展的学术U才暑期专项培训成功举办,本次培训包括大学教师发展、学术论文写作、教改项目申报三个主题,均由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讲座报告,各场培训由半岛电竞怎么上网主任赵立莹教授主持,第二期学术U才成长营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上午9:30-11:30,由华中科技大学张俊超教授进行了《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的在线讲座报告。
首先,张教授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入手,比较了老三中心和新三中心所对应的大学功能的差异,张教授指出,传统老三中心理念下的大学是提供教学的机构,而新三中心理念下的大学是产生学习的机构;前者为各类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而后者则是为各类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张教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方式的改革,并向参训老师逐一介绍了学习成果评估包括五个层面,分别是:学生层面的课堂教学学习成果评估、交叉课程学习成果评估、课程层面的学习成果评估、专业层面的学习成果评估、学校层面的学习成果评估。接下来张教授以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为例,为参训老师介绍了问卷开发、系统设计、及调查的结论,以实例促进了参会老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其次,张教授从教师发展的现实问题、动力驱动、价值取向,发展阶段和成功特征五个方面向学术U才们剖析了大学教师发展的内涵,并阐述了大学教师一般需经过适应生存期、快速发展期、高原反思期及隐退超跃期四个阶段,向老师们提供了重视入职教育,争取成为敏捷的启跑者、根据阶段性发展特点引领找准关键突破口、在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根据职业特点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用整体性发展观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与和谐成长的宝贵建议。
下午14:00-16:00,由陕西师范大学袁利平教授进行了题为《教育研究的术与道》的学术论文写作讲座报告。
报告伊始,袁教授向参训老师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做教育研究,袁教授提出,因为时代发展有要求,教育实践有需求,自身成长有追求三方面的原因,故教师要从事一定的教育研究工作。袁教授以自己曾发表的论文举例,向老师们说明了将问题变为研究选题的技巧。
接下来袁教授以亲身经验想老师们传授了确定选题后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的技巧,并向老师们讲解了自创的撰写论文的金字塔原理,并强调参考文献要符合规范。袁教授还分享到摘要最后再写,将会更有客观性、针对性和逻辑性。最后,袁教授还向老师们提出,教师要多读书,读书点亮研究,并向老师们推荐了可以提高科研水平的书籍,向老师们展示了自己书房中书籍的编码规则。
16:00-18:00,由西北大学姚聪莉教授进行了题为《教学成果奖培育》的教改项目申报讲座报告,姚教授首先分析了近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的基本现状,向老师们讲解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教学成果的概念与特征:包括新颖性、独创性、实用性和显著效果四个方面,并强调:工作业绩和工作总结并不是教学成果,教学成果是对以往教育教学改革和成效的提炼,而不是过去做法的再现,申报书和总结报告的内容应超越以往的做法。
接着,姚教授向各位老师从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科学谋划培育目标、聚焦关键问题,突破教育教学改革难题、厚植基础,持续开展教改项目研究、集结力量,联合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反哺教育教学、多元主体、多方联动,构建跨界联盟、协调合作办学和育人模式、挖掘学校优势特色,整合成果资源,打造最佳团队申报等六个方面向参训老师们讲解了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及推广的方法。
最后,姚教授从教学成果的形成顺序和基本构成、教学成果申报书的基本框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申报教学成果奖时应注意的事项,剖析了常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供了有效地预防措施。
三场报告讲座由于专家级别高、内容好,对老师们的教改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写作工作帮助大,受到了参训老师们的欢迎。在培训后的评价问卷中,多名老师提到:“本次培训对自己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专家报告内容对自己启发很大”;“学习到了很多教师发展的未来路径”;“对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理论认识进一步完善”;“很接地气,很多收获,对专家推荐书也很感兴趣”;“具体明确了学术论文写作的逻辑思路,很受教”;“了解了教学成果奖申报流程和技巧,明确了申报思路”。
-------------
相关链接:
本次培训专家简介(排名部分先后,以培训出场次序排序)
张俊超,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秘书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系统工程委员会副秘书长,美国院校研究会和欧洲院校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大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学教师发展)。出版独著《江河的流向——21世纪大学生学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等,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多部,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袁利平,甘肃庆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英国 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民盟 陕西省高教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 论文16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出版《比较教育本体引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多维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建设》《博士后制度国际比较》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研究成果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比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研究。
姚聪莉,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专家工作组”工作小组副组长,陕西教育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国大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西部蓝皮书》发表研究报告1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4部。曾获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曾赴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做学术交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及评价分析、教育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