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散文
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散文> 正文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写作与表达》课程教学反思

作者: 时间:2023-10-27 点击数: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写作与表达》课程教学反思

我讲授《写作与表达》课程已三年有余,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教学片段是关于“论文选题”,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论文选题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会运用TOPS法则和5Why分析法确定选题方向与论文主题。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运用陕西师范大学衣新发教授所讲的“教学反思六步法”,即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元认知与反省思维理论、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全面反思。

01.发现问题:描述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随后结合案例讲解了TOPS法则、5Why分析法和论文选题的技巧。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将最终选题上传到畅课平台。

但在课后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多数学生依然没有掌握选题的方法和技巧,没有清晰的论文选题方向,缺少明确的研究对象或者需要研究的问题,甚至题目从语法规范上都不通顺。这说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不好,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02.归结原因:解释为何会有这样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作业来看,他们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多数学生没有掌握选题的方法和技巧,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一是在讲授之前学情分析没有做到位,不清楚学生对论文选题的先前认知水平,讲课时尽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忽略了部分学生理解论文选题的意义;二是在讲解论文选题的方法和技巧时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讲,却忽视了联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在实训时也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训练,造成学生对选题无从下手或者思考无方向,无法体验学习获得感。

03.解决方案:探寻更好的意向和设计

针对“多数学生没有掌握选题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反思如何解决和优化教学方案。第一,了解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争取把论文选题讲得更通俗易懂,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认识到论文选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针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一定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取舍,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对论文选题特点、原则、关键信息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在学生理解并掌握论文选题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确定选题方向和内容;第三,在小组成果分享时,要及时予以反馈,善于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所以然。

04.科学依据:意向和设计的理论基础

言语行为理论。因为选题是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后续论文写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老师要深入分析自己教学言语后面的教学意向以及相应的教学后果,并以此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言语系统和意向系统。

元认知与反省思维理论。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数学生没有掌握选题的方法和技巧”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选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检验实际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改善。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先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论文选题,自己为什么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进行任务驱动时,除了师生互评,还要进行同伴互评,加强师生、同伴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05.纳入实践:将优选方案纳入自己的教学

在一个班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反思,我重新修改教学设计,将更优化的教学方案纳入教学。首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重新组织教学语言,注重将理论知识TOPS法则、5Why分析法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对于经典案例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讲得更清晰,让学生理解地更透彻。

其次,在实训环节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进行。精选30个历届论文选题,给学生设置具体任务清单(分析这些论文选题的优势与劣势,概括这些论文选题的特点,筛选这些论文选题的关键信息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讨,15分钟后进行小组成果汇报,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相互交流更好地理解选题的要点和难点,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进行观点的碰撞与融会贯通,启发思维的活跃性。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加深了对论文选题方法和技巧的理解与掌握。

06.优化调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不断调节

优化后的教学设计,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且课后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一对一指导。优化后在另外三个班级进行尝试,教学效果比第一个班级的效果显著提升,多数学生提交的论文选题不需要太大的改动,不但选题新颖,题目大小适中、语句通顺,也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者研究问题,甚至还简要地阐述了选题缘由......足见学生对论文选题的方法和要领已经掌握,也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课中的一个写作实训,比如撰写求职信要不要继续保留,是不是需要换一个对学生更有促进作用的写作片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独特的主张:“少上课,多读书”。少上课是要教师放弃话语霸权,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多读书是要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尽可能地拓展学习空间。中国画中有“留白”一说,一幅画需要留白,一堂课同样也要讲究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是空白,而是动静和谐、张弛有度,方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相金妮,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主讲《写作与表达》《生命与爱情:女性主体解读》等课程 ,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高校写作教学等。

手机版
Baidu
map